本网讯(文、图/贾钦丹)6月30日下午,乐山师范学院教科学院博士、教授吴永胜,在弘毅楼412教室作了题为“可能性思维、异域经验与课堂教学的创新”的专题讲座,马边县30位中小学教师参加学习。
本次培训围绕可能性思维、异域经验与课堂教学创新展开,吴永胜首先指出了教育创新的意义。于个人而言能减轻教学负担,提升教学质量和生活质量;于学生而言能解放学生,实现减负增效;于社会而言能增加社会创造性能量,培育社会所需人才。何谓课堂教学的创新?吴老师一针见血道,即改变无效的个人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需具备反思能力。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是一大难题,吴永胜解读了两个关键概念——经验和思维。他谈到,经验是人与周边环境互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思维即交互过程中伴随的认知活动及对认知的动态调整。经验形塑思维,思维引领经验。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也是一种个体与环境的交互过程,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如此。对师生而言,都是一种经验和思维相伴随的过程。从“经验”和“思维”两个词发散开来,吴永胜提到了“可能性思维”和“异域经验”。可能性思维源于《论可能生活》,指发现并努力实现现实世界允许的多种可能性,既要尊重现实,又要创造可能。异域经验则指的是冲击自身认知舒适区、颠覆信息茧房的经验,鼓励接触不同经验,拓宽认知。
最后针对课堂教学创新,吴永胜根据自己深耕教育行业多年总结的经验给出了七大建议。第一睁眼看世。加强教研活动,借鉴同行经验,关注前沿,接受他人意见,正视自身缺点。第二审视固有。重新审视教学方法、习惯及固有教育信条。第三回到常识。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学相长。第四尊重规律。运行有道,尊重规律才能取得好效果。第五大胆尝试。要敢于试错,小步试水,浅尝深试。第六及时复盘。小试小复,大试大复,动态调整。第七再造自身。敢于颠覆自我,不断更新。
本次讲座强调课堂教学创新以“可能性思维”与“异域经验”为理论支撑,在打破认知局限的同时,通过“审视-回归-尝试-反思-再造”的闭环策略推进教学改进,既有理论的高度又紧密联系实际,为提高课堂创新能力提供了可行之策。(审核: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