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图/刘紫英)3月28—30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日语分会联合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高等学校日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院长/系主任论坛)于南京召开。本届论坛以“数智引领聚力创新”为主题,旨在与全国日语学科同仁共商数智时代下日语专业及大学日语教学实践的改革方向,助力高等日语教育在专业优化浪潮中实现创新发展。300余位高等日语教育学界的专家学者、高校领导、学科负责人、骨干教师齐聚一堂,探索新时期下日语学科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我校外国语学院小语种系主任刘紫英参会,围绕“日语+专业”跨学科协同育人模式培养、数智时代下日语专业及大学日语教学的改革创新、学科交叉融合和日语教学的数字化转型等前沿议题与参会代表展开深入交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修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日语组组长赵华敏,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院长周异夫,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会长陈多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总编辑彭冬林在开幕式上致辞。

陈海山介绍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外语学科的建设成果,并希望同与会同仁共同研讨,助推日语学科高质量发展。修刚表示,论坛旨在共同探索新文科背景下中国日语教育的发展方向,推进日语教育改革创新。赵华敏提出,人工智能时代外语教育理念、方法发生着深刻变化,大学日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要共同探索大学日语的改革思路,推动大学日语为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周异夫表示,新形势下高等日语教育应顺应时代变化、积极求变,在育人育才方面发挥特色作用,为全国日语教育改革发展明确方向指引。陈多友认为,数智技术正在重塑教育形态,这一浪潮下外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日语学科应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变革,践行数智融合、协同创新原则,坚守人文底色。彭冬林谈道,本届论坛聚焦数智引领,要顺应时代潮流,致力于构建多样且完善的日语教学体系,努力为全国日语学科教师提供前沿性、综合性的教学服务解决方案。

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日语分会联合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论坛设置2场特色教学观摩、7场主旨报告、3场专题报告、3场主题论坛及3场平行论坛,聚焦数智化转型与跨学科融合两大主线。

外国语学院小语种系主任刘紫英全程参会,重点参与“日语+专业”跨学科协同育人模式、数智化教学创新及学科交叉融合等前沿议题讨论。在专题论坛中,刘紫英深入学习了新文科背景下日语学科与智能技术的融合路径,并围绕“语言打底,专业见长”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全国高校同仁交流经验。本次论坛为外国语学院推进“日语+专业”、“日语+信息技术”等特色方向建设提供了宝贵思路,未来将结合数智化资源优化课程设计,助力学科高质量发展。(审核:江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