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旧版

国培

国培

2025年四川省欠发达县整县托底性帮扶马边教研员培训开展小组研讨

2025-07-01 蒋俊凯 点击:[]

本网讯(图、文/蒋俊凯)7月1日下午,四川省欠发达县整县托底性帮扶马边教研员培训在弘毅楼举行“人工智能导向下的教研改革与创新”小组研讨。研讨分小学组和中学组。小学组研讨由陈析西副教授和严高荣老师主持;中学组研讨由廖百秋教授和王林副教授主持。

陈析西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小学教研中的应用,涵盖课堂教学、教学资源开发、团队协作、学情研究、成果转化及特色项目等六大内容。她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探讨了教研改革与创新的方向,包括区域教育生态重构、学校教研体系智能化转型以及课堂教学与教师发展的深度融合。陈析西提出了教育性、伦理性、适切性和协同性四大基本原则,强调技术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教研应在数据与教育间保持平衡,助力教师成长和学生成长。

严高荣通过开场导入,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强调其在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实施等环节中的应用价值。她指出,人工智能能够精准分析学情、智能生成与推荐教学资源、设计个性化教案、提供智能互动与实时反馈,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在案例分享环节,严高荣展示了多个AI 辅助教学的实际案例。例如,在语文教学中,使用AI备课进行语篇研读,帮助教师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如何”等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利用AI 创作范文,提供生动的教学素材;在课堂互动中,通过AI 智能体进行互动练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廖百秋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中学教研中的应用,指出AI推动教研改革与创新,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宗旨。他指出,当前教研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模式单一、知识与能力协同性不足等。他强调,人工智能在教研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实现精准教学与个性化学习,优化教育评价体系,促进教育公平与资源共享,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在研讨环节,廖百秋分享了多个AI 驱动的教研创新实践案例,同时运用工具与在座的教研员们积极地展开讨论。这些案例包括一流课程建设、混合式课程的融合度提升、理论课程的实践化等。他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AI工具解决传统教学中的难点和痛点,如抽象知识的具象化表征、教学程式的单一性、知识与能力的协同性等。他还强调教师在AI环境下需要具备的学科教学知识,以及如何从经验性教学走向研究性教学,并提出了教师认知改变的途径,包括认知的适应性表征、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等,并探讨了AI在其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王林指出,尽管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人工某些操作,但人们不应该消极逃避,必须积极应对和主动拥抱。他结合主持的省级课程和教学改革项目,介绍了翻译专业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开展教学创新,不断提升课程适切性和人才胜任力。他还分享了如何利用ITranslate和YiCAT平台将技术与教学评价结合,不断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促进学生主动求变。

在四位专家引领下,教研员结合各自的学科开展了热烈讨论,效果显著。本次分组研讨为马边县教研员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和中学教研中普及应用。各位教研员表示受益匪浅,将把研讨所学用于教研活动,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审核:王林)


上一条:聚焦教学与班级管理——乐山海棠实验中学观摩交流活动启智赋能

下一条:2025年四川省欠发达县整县托底性帮扶马边县教研员培训开展专题讲座一人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