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图、文/张保国)6月27-29日,《外国语》西部高校外语学科与教师发展高层论坛在天水师范大学举行,外国语学院教师张保国副教授应邀参会。
本次论坛以“教育强国,外语何为”为主题,旨在探讨面向教育强国目标,外语有关学科和外语教育如何作为,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际形势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实现外语教育生态系统的转变。论坛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编辑部主办,天水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
在专家主旨报告环节,基于外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王文斌教授认为应该改变现有外语教育方式,在求变中寻求外语的发展,其中思想力陶冶是未来外语教育的锚点。邓耀臣教授以英语学术写作中特指名词前零冠词的使用规律探索为例,说明语言学研究中如何将语料库证据和问卷调查数据有机结合,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研究结论的有效性。袁筱一教授对人工智能改变翻译的过程与方式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人工智能的介入影响的是翻译的过程,而非翻译的结果,以及人工智能时代文学翻译批评的原则框架。束定芳教授在回顾不同主题研究发展进程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教材内容分析、教材编写和教材使用研究的主要研究课题、存在问题和研究路径。谭业升教授介绍了二语生化再认知研究和启示,认为需要坚持文化整体性原则,在多样化的交互语境中进行创造性的认知截显和融合表征。
在互动环节,张保国就翻译研究的理论视角、国家叙事与学术叙事等问题咨询了与会专家。袁筱一教授表示,需要区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同时要注重将国家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响应国家政策、服务国家战略。
本次高端论坛对外语学科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做了比较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对我院外语学科建设、专业调整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审核:陈开富)